文章選編

穿越 —走進荒野,作為觀察者記錄我們所看到的

我們衣服從來不干,鞋子爛了,腳和腿上的瘀傷已經變成了瘡。在我們的身上,一些昆蟲叮咬已經變成了潰爛的傷口,毒螞蟻、咬蒼蠅、蜱蟲、黃蜂、蜜蜂的折磨從未停止過。但還沒有被毒蛇、蝎子或蜈蚣咬過。

里約熱內盧是第一批中國移民的門戶

2017 年 8 月 14 日,巴西聯邦眾議院立法(聯邦法律第 8212/2017 號)通過,以首批中國茶農在 1900 年 8 月 15 日 到達巴西里約熱內盧,確定 8 月 15 日為中國移民日。 2018 年 6 月 26 日,共和國總統米歇爾 · 特梅爾簽署法令,8 月 15 日被列入國家法定節日中國移民日。

巴西電影產業

巴西的电影产业拥有广泛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既有本土的商业大片,也有大量的艺术电影;既有收费不菲的多厅影院,也有贫民窟价格低廉的大众影院。他们对于电影业的定位主要不是商业目的,从某些方面看更重视电影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尽管与中国和印度两个“金砖国家”相比,巴西电影产业的发展速度以及国产电影的市场比例尚处于落后局面,但巴西电影产业一旦凭借其特立独行的“巴西模式”探索,构建起全产业链的整合能力,其后发优势不可限量。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更多具有文化内涵的高素质的巴西电影进入其国内外的网络放映渠道,影响力也将不断提升,势必为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多重价值,为国家软实力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口述史項目:巴西茶人《島田梅子》

岛田梅子,日本后裔,1927年生于巴西,排行第六。2014年,她(87岁)在废弃的茶种植园手制红茶成功,并以此创建了“奶奶茶”(巴西品牌)。岛田梅子是六个孩子的母亲、十四个孩子的祖母和七个孩子的曾祖母。1914年,她的父母乘瓦伽萨玛卢号日本船移民巴西,在圣保罗种植咖啡。

家族記憶:一個裝在信封裡的家族故事

家族記憶是一個三方面的多媒體項目:家庭肖像(照片)、口述記錄(視頻)、家庭影像雕塑(360º“完全冻结”视觉影像)。这些影像通过对标志性的巴西家族摄影采访获得。計劃訪問100個巴西家族和為10個最重要的家族錄製家庭影響雕塑。

首届拉美无人机展(2015)

2000年,張彥君和蕭琳傑夫婦來巴西攝影亞馬遜河,除了頂級攝影器材和大型計算機(數據和影像處理系統),還帶了咖敏手持GPS和無名遙控直升機,這兩件特殊裝備伴隨他們在巴西的十年影像探險旅行。隨著巴西人對高科技產品價值的認識,兩件“神器”相繼“轉世”。

超級視覺無人機

作為紀錄片《亞馬遜河上無人機》的空中攝影和測量載機,不僅需要飛行器能在復雜環境下超視距安全飛行,還需要建立可靠的遠程控制和影像實時傳輸系統。其技術的關鍵是控制及通訊鏈路具有一定的抗干擾能力、採用更可靠的位置導航方法、採用具有一定防水和防腐蝕能力的動力系統。

纪录片

纪录片是指描写、记录或者研究现实世界题材的电影。与纪录片相对的为剧情片。在大多数情况下,纪录片不需要演员参与。在纪录片中表现的人、地点、情况与现实、实际情况一致。纪录片的题材范围广泛,既包括完全纪实的电影,亦包括了真人秀等节目。而纪录片的存在往往都会涉及政治话题而备受争议。

林克:紀錄片《一月的旅行》

在巴西,有三個城市對於我們有著特別的意義。嘎納內伊亞是人們踏進南美洲大陸的地方。在這裡,印第安人學會了水兵們跳舞蹈“凡丹戈”,作為回報,他們指引這些從海上來的洋人到達了這塊土地的每一個角落。追尋這些“淘金者”的踪跡,我們從這裡開始,到達了蠻荒西部,最終到達了亞馬遜河。漫長的旅途,“凡丹戈”音樂和舞蹈一直伴隨著我們。布魯梅瑙是林克出生的地方,也是我們在巴西旅行的重要轉折點。在這裡,德國移民創家立業的執著,他們對自己種族精神的堅守,對宗族文化的張揚,對我們“繼續旅行”產生了重大影響。米蘭達地處斑達瑙(亞馬遜大沼澤)的邊緣。在這之後,我們踏入了凶險相伴的原始叢林,直到返回聖保羅。這次旅行,我們去兩個城市—布魯梅瑙和嘎納內伊亞。

中國藝術:年畫

中國的民間藝術幾乎與人類同時誕生,它的起源與人類的宗教信仰、生產勞動及生活習俗等密切相關。從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生活用具,到祭祀、農事、節日等生活習俗,民間藝術都在發揮作用。中國民間藝術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是中國各族人民舉行各種喜慶活動與重要儀式的工具,也是美化生活、表達善良願望的藝術手段,具有獨特的魅力。 在中國的民間年畫題材中,“門神”起源最早。在科學技術落後的時代,人們對許多自然現象無法理解,認為生活運程、年成好壞、吉凶禍福等,均由鬼神主宰。因此在新年張貼“門神”,以此驅災祈福。...

林克:解读纪录电影《穿越伟大的河》

在我翻譯這部的片子的時候,開始知道我的爸爸、媽媽和我們這個家。我的爸爸是一位攝影師,我的媽媽是舞蹈演員,他們來巴西是為了到亞馬 遜拍照片。他們不懂葡語,遇到了許多困難。

大幅面電影圖集《穿越 – 巴西・愛之詩》

2000年,中國圖片攝影師張彥君夫婦作為策劃和執行者,攜帶當時最先進的數字影像採集及戶外設備,駕駛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改裝的吉普越野車、巴西造雪佛萊越野車和福特牌供給車,開始了一項史無前例的影像工程,在巴西拍攝記錄電影《文化的魅力》。

紀錄片《穿越 – 巴西・愛之詩》

中國記者、攝影師張彥君要在亞馬遜拍攝照片,面對重重阻力和居心不良的人設置的陷阱,他不斷修改計劃,在接連受挫後,將目光聚焦在兒女的成長。本片通過攝影師張彥君從攝影亞馬遜的夢想到成為巴西家庭的經歷,揭示在“種族融合”背景下的人性光輝。

文化的魅力—巴西電影文化展

2011年8月20-25日,文化的魅力巴西電影文化展在西安美術館舉行。展示了記錄電影《文化的魅力─巴西·愛之詩》的180幅標誌性畫面的數字截圖。該片以攝影師張彥君從夫婦二人到一家四口在巴西文化探秘的傳奇歷程為主線,以探秘土著文化為主體,從種族文化融合的獨特視角探討巴西的社會現實,描述文化的力量。

非凡的巴西冒險

近十年來,隨著兩國關係的快速發展,中巴兩國之間的聯繫日益頻繁,不僅在經貿領域,而且在文化領域,在這個兩國和兩國人民聯繫更加密切的過程中,許多各界人士和組織紛紛留下捐款,現擁有巴西國籍的張彥軍和肖林傑夫婦就是一個例子。

亚马逊河的梦想

從發現亞馬遜河開始,人們就開始試圖認識他、征服他並佔有他的財富。重重的阻礙至今依然,亞馬遜河的夢想至今亦然。造訪者們的目標一致,冀望財星高照,一圓發財夢。

斑達奈婁—不被政府承認的巴西原住民

斑達奈婁(Pantaneiro)出現在十六世紀,是居住在該地區的各種土著民、殖民者和非洲黑人之間混血的產物。原住民有瓜託人、瓜伊庫魯人、泰雷納人、帕亞瓜斯人、卡亞普斯人和博羅羅人,今天他們中的許多人只是一個尚未被講述的故事的殘餘。

纪录电影《文化的魅力》

以纪录电影追踪华裔兄妹林克、维维安娜的人生价值取向,纪录他们在巴西作为新移民的成长历程和在中国寻根的文化旅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巴西研究中心邀資源雜誌參加理事會

巴西研究中心成立於2009年5月19日,巴西總統盧拉與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陳奎元共同為中心揭牌剪綵。 巴方參會單位有巴西駐華使館、巴西石油公司、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巴中學會、巴西諾勞亞律師事務所、巴西杜嘉·卡奇·戴律師事務所、裡約熱內盧聯邦大學Coppe學院、 聖保羅頁報、資源雜誌,等等。

紀錄片《中國之根》

2009年,張彥君一家四口回到了中國。在中國的日子裡,這對夫婦帶著8歲的哥哥林克和6歲的妹妹維維安娜去了很多城市,他們走進了紫禁城,登上了長城,還到達了戈壁大沙漠和蒙古草原。希望他們認識和喜歡中國。然而,兄妹二人最終選擇了巴西……

保亞德魯—潘塔内尔地区的典型人物

保亞德魯首先是斑達奈婁。作為斑達瑙地區的典型人物,他們帶領大型牛群行駛數百公里,旅行數月,騎著馬或驢,穿越無數風景,將牛群從一個地方趕到另一個地方。這些牛屬於農場主,出於商業目的遷移它們,如在牛的繁殖、飼養或育肥階段在農場之間進行管理,或者在農場和屠宰場之間買賣。

张大千在巴西

张大千是中国著名画家、书法家。早年师承石涛、八大,深得古法精髓,作品清新俊逸;中年面壁敦煌,画风趋于丰厚,瑰丽雄奇;晚年笔力臻于化境,泼墨泼彩,苍浑渊穆。大千落笔泼洒成画,却又精于工笔美人,是我国千年艺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20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传播国画精髓,纳取各地风格,创造了被西方归为表现派抽象主义的“泼墨泼彩”新式画法,获得巨大国际声誉,被誉为“东方之笔”。而“泼墨泼彩”之妙法则正是张大千卜居巴西圣保罗州近20年间所创。

“巴西民族文化使者代表團”訪問中國

2007年1月,應中國政協邀請,張彥君率“巴西民族文化使者代表團”訪問中國,在北京釣魚台新聞發布會上,巴西文化部和電影電視獨立製片工會的代表提議拍攝一部介紹中國文明的紀錄片和在兩國舉辦文化交流活動。

带着我的族人去巴西

谁也没有想到,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深圳女作家的一本书,会在中国国务院新闻中心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CAC)向巴西出版界推荐的1500本中国图书中被选中,成为即将在巴西出版的中国内地第一本书。这1500本被推荐的中国图书中包括不少像王蒙这样的全国著名作家的作品。这位幸运的深圳女作家名叫罗小莹,壮族,将作为中国内地在巴西出版的第一本书是她的散文集《生命如河流过森林》。

黑衣壮,一个神秘执着而浪漫的族群

在中国广西西南边陲的那坡县境内,居住着一支自称为“布敏”的特殊的壮族族群,因其服饰皆为清一色的黑色衣裤裙,被称为“黑衣壮”。人口总数为5万多人,占那坡县人口总数的27%,主要分布在那坡县东北部与西北部。

巴西-中國民俗文化交流使者代表團訪前酒會

BOA公司和資源雜誌組織的“巴西-中國民俗文化交流使者代表團”由巴西民俗專家、藝術家和著名文化機構的代表組成,旨在推動其“巴西—中國民俗文化交流計劃”。應全國政協協力國際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論壇常設秘書處澳門輔助辦公室聯合邀請,代表團將在中國的北京、澳門和廣西的南寧、柳州、賀州和桂林等地進行交流訪問,參觀桂林“夢幻劉三姐”旅遊項目,舉辦介紹巴西亞瑪遜的主題圖片展覽和電視片座談會等。

妥協的藝術

巴西當然也有法律,而且是成千上萬條約法律。 但是法律在巴西,就好像是疫苗注射一般,有的人能接受,但它的人卻排斥。 為什麼一個大體上奉公守法的國民,必須被迫遵從一條明明是愚蠢無比的法律?

纪录电影《天杰地灵》—一个图片摄影师的影像记录

這次西南山之行,歷時六個月。所到之處,詳細記錄了當地各民族的服飾、居住、神話、婚喪習俗、禮儀、宗教儀式等生活文化實態。拍攝了三千張照片和一百二十小時影像。其中包括:歌籲習俗,銅鼓祭祀、驅逐病鬼、豐收酬神活動,平果嘹歌、侗族大歌等。

《我的族人》将赴巴展演壮民俗

由BOA公司和巴西《资源》杂志联合摄制的第一部反映中国民俗题材的电视专题片《我的族人》,在广西经过3个多月的前期拍摄后,今天在南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该片作为中巴民俗文化交流计划的一部分将于今年10月在巴西播出,成为在巴西播出的首部反映中国民俗题材的大型电视节目。

中國攝影師張彥君對斑達瑙地區的影像採集

2004年,為了追尋十五世紀來南美大陸的歐洲淘金客的後裔,中國攝影師張彥君來到斑達瑙濕地,第一次接觸了斑達奈婁。出於拍攝紀錄片的目的,他隨保亞德魯旅行28天,將大約800頭牛從伊斯坦西亞農場運送到屠宰場。

中巴合作前程似锦—“感知中国”文化周之际写给巴西朋友

历史告诉我们,在1810年,曾有一些中国茶农漂洋过海到里约热内卢,开创了中巴两国人员早期交往的历史。据说,因种种困难这些中国茶农用血泪和汗水种植、培育的茶树并没能在巴西成林,但是他们却将中文“茶”的发音融入到巴西的葡萄牙语中,让我们至今感受到这段历史的鲜活。

⼀個世紀前抵達巴⻄的中國茶農開啟了巴⻄乃⾄南美洲的農業種植

在19世纪,中国数百名茶农把中国的茶树苗与茶籽带到了巴⻄,在巴⻄辽阔的⼤地上披荆斩棘种茶,把种茶与制茶技艺传给了巴⻄⼈⺠,使巴⻄成为当时世界上除中国与⽇本外第三⼤种茶国,开创了美洲⼤陆种茶的先河,中国茶树苖与茶籽⼜从巴⻄传到了欧洲的葡⽛与法国。在中国茶农的指导下,巴⻄种茶业曾⼀度蓬勃发展,从⾥约热内卢市扩展到圣保罗、⽶纳斯吉拉斯和巴拉那三州,中国茶树在巴⻄许多地⽅成林。巴⻄⽣产的茶叶不仅能满⾜巴国内消费的需求,甚⾄还曾⼀度打⼊国际市场。在1873年维也纳国际博览会上巴⻄茶荣获第⼆名,仅位列中国之后。中国茶农对巴⻄试种茶树成功和巴⻄种茶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功不可没。中国茶农还把中国传统烟⽕带进巴⻄,增添了巴⻄⼈⺠节⽇的⽓氛。中国茶农也把中国茶⽂化与饮⻝⽂化传进了巴⻄,丰富了巴⻄⼈⺠的饮⻝⽂化。

中國主題嘉年華

2000年,《資源雜誌》為拍攝其紀錄電影《文化的魅力》,投資巴西金鷹森巴舞校,合作巴西2003年中國主題嘉年華。中國元素第一次出現在舉世矚目的巴西嘉年華,征服了激情狂放的巴西人,直接引發了巴西乃至整個南美洲的“中國風”,成為有史以來中國和巴西最重要的文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