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正,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

历史告诉我们,在1810年,曾有一些中国茶农漂洋过海到里约热内卢,开创了中巴两国人员早期交往的历史。据说,因种种困难这些中国茶农用血泪和汗水种植、培育的茶树并没能在巴西成林,但是他们却将中文“茶”的发音融入到巴西的葡萄牙语中,让我们至今感受到这段历史的鲜活。

从那时起,将近200年的时间过去了,巴西和中国的历史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巴西人民摆脱了殖民统治,逐步走上了民族自强的发展道路。巴西是一个资源大国,有着发展经济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矿藏资源,种类繁多的植物,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多样化的能源资源,石油蕴藏量居世界第15位,丰富的水利资源令世界惊叹。巴西还有独特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条件,从而拥有令世人羡慕的旅游资源优势。勤劳、智慧的巴西人民充分开发和利用了他们的资源优势,创造出了巴西经济发展的奇迹。今天,巴西已经成为拉美第一大国,其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11位,成为全球具有最大发展潜力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之一。

与此同时,经济的高速发展与腾飞也发生在中国。从1978年到2003年,中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9%;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1.4万亿美元。但是,这样的速度和数字虽然看起来进展顺利,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是比较低的。

经过20多年中国轻重工业的长足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于是带动了汽车、钢铁、房地产等行业的高速成长。中国出现了发达国家在“重工业化时期”曾出现过的现象,如伴随着上述商品需求的扩大,能源工业(电力、煤炭等)、原材料工业(矿石等)、基础工业(交通、通讯等)显得增速加快,出现能源和某些原材料短缺,交通运力紧张,环境保护的压力加大。今年,中国政府加强了宏观调控,已显现成效。

同我们两国所经历的巨变一样,中巴两国关系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两国经济贸易关系的迅速发展则是这种关系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两国领导人在政治上所做的努力也为两国关系掀开了新的篇章。有拉美学者正确地评价说,“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是远离国际经济旧秩序里的掠夺和依附关系的”,“它有助于增进国际关系多元化,甚至于有助于国家主权的巩固”。巴西总统卢拉曾说过,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巴西是“战略性机遇”。今天同30年前相比,两国双边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贸易额从最初的2000万美元,增加到去年的79.9亿美元。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巴西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巴西在世界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今年以来,中巴双边贸易继续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今年1—8月双边贸易额已达到了80.2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1.9%。巴西是中国在拉美最大的贸易伙伴。

除贸易外,两国相互间的直接投资也在逐步增加。到2003年底,巴西在中国的投资项目达到了312个,主要投资领域集中在水电站、铁路、建筑、冰箱压缩机等领域。中国在巴西投资兴办的企业达到了73家,实际投资金额为1.29亿美元,涉及的领域有家电组装、服装、冶炼、木材加工、矿石开采等。巴西与中国企业达成多项共识,中方将投资于巴西的若干基础设施和资源工业,有的项目已在建设中。这些项目的实施地区一般在巴西的发展相对滞后区域,双方合作有利于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

两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也有新发展。中巴共同研制、发射的两颗地球资源卫星,广泛地应用于农业、林业、灾害监测等多个领域,成为发展中国家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合作的典范。

中巴在1993年确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十多年的探索和努力使这一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不仅搭建了起来,而且内容在不断充实和丰富。它与两国具备的综合国力以及各自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是相称的,同时也与两国领导人在决定建立这一历史性关系时的初衷愈加吻合。

巴西已经建立了部门齐全、技术先进、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工业基础。作为世界上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巴西的矿产工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02年底,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与中国合作在哈尔滨生产支线飞机,它知道,迅速扩大的中国支线飞机市场会带来可靠的利润。巴西工业部门中近97%的企业为微型和小型企业,却吸纳了全国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41.6%,占全国工业产值的1/4,他们的管理经验和发展模式对中国遍布城乡的同类企业很有借鉴意义,摸索此类合作还有待于双方企业家的共同努力。

农业在两国的国民经济中都是重要的基础,中巴两国也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中国是巴西大豆的主要进口国,据巴方统计,2003年中国进口巴西大豆达610万吨,巴西因此创汇 13亿美元。中国将保持这一进口势头,并期望两国能在大豆种植和开发方面进行更加广泛的合作。

中巴合作领域相当广阔。两国不仅具有较强的资源贸易的互补性,而且还存在着进行资源开发合作的巨大可行性。世界著名的巴西铁矿公司“多西河谷公司”生产的铁矿砂20%是向中国出口的,超过该公司向日本的出口。在石油替代产品开发方面,巴西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她利用丰富的甘蔗资源生产了替代汽油的酒精,这一“生态燃料”现已在巴西农民撒农药的“伊帕内马”飞机上第一次使用。巴西在充分利用丰富的水力资源方面是世界的楷模,而且石油自给率高,石油工业具备一定规模。我们高兴地看到“巴西石油公司”在北京成立了代表处。中国企业也已投资位于巴西东北部的伊塔基港以及相连的铁路网,该港是巴西向中国出口铁矿砂的重要输出港。今年2月,宝钢公司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共同投资15亿美元,在巴西建设钢铁厂。中铝公司还拟在巴西融资10亿美元建厂。

两国的经济联系也许不仅限于贸易和相互投资的层面,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巴西还面临着相类似的经济困难。1999年和2002年,有些外国分析人士曾预料中国也会陷于金融动荡,原因是中国也吸收了大量的外国投资,政府财政赤字也比较大,外债规模虽然被控制在警戒线内,但其增长速度也令人担忧;此外,中国和大部分拉美国家一样,中国也面临着贫富收入差距趋势较大、国营企业效益较差等问题。

中国政府奉行邓小平先生“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哲学,既吸取国外的经验,又不盲目复制外国模式,而是根据本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情况做决定。这些外国分析家的预言没有在中国“兑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推进改革的方式是渐进的,譬如:在本地幼稚工业成长起来、建立反倾销机制之前,慎于实行贸易自由化;在建立金融监管体制之前,不提金融自由化的口号,慎于开放资本往来项目;在发展私营经济、建立灵活的劳动力市场之前,慎于国有企业的多元股份化改造,更不泛泛提倡私有化;在建立社会劳动保障体系之前,慎于改组公共服务部门。中国过去长期是计划经济的国家,目前,中国在国有企业转制过程中非常注意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公正的平衡,依靠法律手段规范国有企业的改革,密切监督转制全过程、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并且特别注意保护企业职工的利益,稳定社会。

我认为,在发展经贸关系的同时,两国有必要对上述种种在“发展与改革”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研讨机制,也可以叫论坛,由政府部门或民间机构牵头,政、企、学界人士共同参与。这对于中西两国巩固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以及相互取长补短都是十分重要的。这本身就应该是“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于中国人来说,巴西是一个极富魅力的国度。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巴西电影“生活之路”在中国上映后,其主角“财主”和“百万富翁”就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巴西电视剧“女奴”在中国播出,更使“伊佐拉”变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1994年中国足协把中国青年队整支足球队派遣到巴西训练、比赛,1997年12月才结束集训。目前中国国家足球队中有7人在巴西培训过。应该承认,我们两国在足球上还有一层缘分,那就是国际足联在今年7月宣布足球的起源在中国的山东淄博。可惜,我们的球员没有继承好祖先的传统。

最后,让我仍用“茶”和“咖啡”的话题来结束本文。一位巴西咖啡商曾说过,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天喝一小杯巴西咖啡,巴西就要发大财。这种期望是有道理的。中国咖啡豆的进口从1995年的4000吨增加到1996年的15000吨。星巴克公司(Starbucks)1999年1月在北京开设第一家店,现在北京已开了43家,上海开了45家。有位巴西咖啡商预计,如果更多的中国人养成喝咖啡的习惯,到2020年,中国人可能比北美人喝下更多的咖啡,那就意味着,世界咖啡的生产和出口将增加25%。要是能让13亿中国人中的十分之一一边喝巴西咖啡,一边欣赏巴西足球和桑巴舞,会是什么样的美妙情景!当然,我们希望有朝一日,巴西人民能一边喝中国茶,一边欣赏中国的武术和京剧。为了让美梦成真,让我们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