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約熱內盧市是第一批中國移民的門戶,他們於十九世紀抵達巴西傳播茶文化,並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始致力於商業。

說起巴西華人移民,首先想到的是巴西最大的華人聚居地聖保羅市,然而,直到1960年,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還是這些華人移民的門戶。里約熱內盧是葡萄牙宮廷和共和政府成立之初的政府所在地,加勒比地區及其港口是中國人登陸巴西土地的地點。華人移民雖然在里約熱內盧定居沒有聖保羅多,但他們的經歷是從里約熱內盧開始的。此外,里約熱內盧是十九世紀第一個接納中國移民的巴西城市。

由於國籍申報和非法移民問題,很難估算在巴西的中國人人數。中國駐里約總領事館估計,目前巴西有15萬中國人,里約熱內盧7000人、聖保羅州14萬人、庫裡提巴3000人。其它調查顯示,巴西有25萬中國人,約90%的中國人在聖保羅。

巴西和全世界其它國家一樣,大多數華人移民來自中國南部的廣東、福建和台灣。幾個世紀前,廣東人和福建人將瓷器、絲綢和茶葉出口到印度和阿拉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為逃避戰爭和糧食短缺在東南亞定居。自十八世紀末,廣東人和福建人通過苦力流通移民到南美洲的古巴和秘魯。

十九世紀的茶農

十九世紀抵達巴西從事農業工作的中國人是該國的第一批外國移民。事實上,早在1808年人們就已經對中國勞力表現出興趣,當時隸屬于軍隊的林哈雷斯伯爵甚至考慮引進200萬中國人作為規避英國強加的販賣奴隸禁令。1812年至1819年間,葡萄牙政府從澳門將一批華人帶到里約熱內盧,在巴西引進茶文化。這是一個戰略經濟項目,由約翰六世(Dom João VI)政府組織,受到王國大臣林哈雷斯伯爵佛朗斯斯科(Francisco de Sousa Coutinho Teixeira de Andrade Barbosa)的推動,並受到戰爭和外國人部長巴薩伯爵的安東尼奧(António de Araújo e Azevedo)的保護。

這項計劃於1810年制定,兩年後,約有300名中國人抵達里約,瓦肯號船(Vulcano)還從澳門運來了茶苗和種子。這些中國人是湖北的藥草種植者,他們被派往里約熱內盧的皇室農場(皇家植物園)工作。1814年9月10日,四名有文化的中國人(被稱為“茶葉加工大師”)在波爾圖下船,安置在巴薩伯爵的住所居住。德國畫家魯根達斯(Johann Moritz Rugendas)在1821年至1825年首次訪問巴西期間,記錄了里約熱內盧植物園中的中國茶園,並在他的著作《巴西如畫之旅》以版畫和文字記述了在這些華人的聚居地。

儘管雙方都付出了努力,但中國人種植茶樹普遍被認為是失敗的。一方面,植物園園長粗暴對待工人,懷疑他們故意隱瞞更先進的茶葉加工技術,事實並非如此,因為中國人主要喝綠茶,他們根本不知道歐洲人和巴西人的口味,他們更喜歡喝加糖的紅茶。另一方面,中國人自己沒有被動地接受皇家農場內的奴役條件。當他們中的兩個人逃離植物園時,約翰六世的兒子用馬和狗追捕並獵殺了他們。許多人隨後逃跑,定居在城市的其他地方,做街頭小販和廚師。到1825年,一些註冊了巴西名字的中國人已經獲得了販賣許可證。隨著時間的推移,茶農變成了小販,在街上賣魚和糕點。

1881年,巴西與中國簽署了廣泛的“友好、貿易和航海”條約,禁止僱用苦力,因為巴西地主將工人視為奴隸,而不是自由殖民者。儘管中國官方禁止,但由於奴隸貿易禁令導致人手不足,走私苦力的非法活動得到了巴西政府的支持。1882年,在巴西政府的支持下,中國貿易移民公司(CCIC)在里約熱內盧成立,旨在為巴西引進2.1萬名工人。第一批1000名中國人被CCIC派往米納斯吉拉斯州(Minas Gerais),在英資公司(Companhia Mineradora de São João)工作,該公司擁有南美最大的舊山礦山(Morro Velho)。這群人中的一半以上拒絕進入該礦區,接受的人不久後便逃離了。

巴西曆史學家羅伯托(José Roberto Teixeira Leite)對國家檔案館自1960年以來出版的四卷《外國人登記冊》(Registro dos es-trangeiros)進行了研究。他指出,除了1814年註冊的四位“茶葉加工大師”保留了他們的中國名字,其他中國人只有基督教名字。一種解釋是,礦主將葡萄牙人的基督教名字強加給了他們,因為他們被當作黑人奴隸一樣對待。

二十世紀的商人

自1900年以來,大多數中國移民都是廣東人。在村子裡流傳的眾多成功故事中,移民作為一個可能性領域佔據了中心位置。由海歸通過寫給親友的信件講述的故事和幻想在中國人中傳播。由於這些敘述,來自遭受社會和經濟危機蹂躪的農村地區的年輕人在網絡支持和渠道幫助下踏上旅程,跨越大洋,最終抵達巴西首都。廣東人成為餐館、洗衣店和雜貨店等的老闆。新來者開始時在餐館、寄宿公寓或糕點店為親戚或朋友打工,掙錢還清借款後,自己創業。

另一個移民到國外的中國地區是浙江省青田市。與十九世紀以來就來到巴西的廣東人不同,青田人是在1911年中國爆發共和革命之後才開始移民巴西的。他們基本上轉向商業,並通過在里約熱內盧的街道上兜售來開始他們的旅程。出現了一種小生意,即提包:賣家背著一個背包或一個裝滿貨物的口袋,在街道和居民區之間穿梭,出售從中國帶來的刺繡桌布。除了進口繡花桌布,他們還經營其他類型的中國商品,如瓷器、工藝品和絲巾。

新移民

1950年代以後來的移民,也追隨老鄉或親友的腳步,開始他們的旅行包軌跡。他們不僅出售桌布、絲綢面料,還出售黃金首飾、珍珠和寶石。1970年到1980年,大多數中國商店只是集市或雜貨店。從1990年代開始,商店開始零售和批發銷售,從中國、台灣、香港和日本進口的產品上架。

中國節,巴西中國移民日紀念

1807年,法國入侵葡萄牙,葡萄牙王室在1808年初遷至巴西,當時的里約熱內盧成為整個葡萄牙王國的首都。駐澳門監察員(澳門行政長官)米格爾·阿里亞加為澳門澳門自身發展經濟,在向葡萄牙王室敬獻繳獲海盜船炮時運來了數名中國茶農。此舉與攝政王唐·若昂六世振興巴西經濟的想法不謀而合,決定在巴西發展茶業,企望取代中國向歐洲出口茶葉。為達此目的,決定引入中國茶農到巴西種茶。這就是巴西曆史上著名的“國家經濟戰略”,成為十八世紀國家建設觀念的關鍵。

1808至1812年,澳門招工館運送了300名中國工人,用戰艦分六批運抵巴西。這些被招募的中國工人是在廣東逃荒的湖北湖北的藥草種植者。

1903年,里約熱內爐市政府在蒂茹卡森林公園(原皇家植物園)建造了一個“中國亭”,紀念來此種植茶葉的中國工人。

2017年8月14日,巴西聯邦眾議院立法(聯邦法律第8212/2017號)通過,以首批中國茶農在1900年8月15日到達巴西里約熱內盧,確定8月15日為中國移民日。2018年6月26日,共和國總統米歇爾·特梅爾簽署法令,8月15日被列入國家法定節日中國移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