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剑,中国广西那坡县 县长)
今天,由我来给各位介绍黑衣壮——一个神秘执着而浪漫的族群。
在中国广西西南边陲的那坡县境内,居住着一支自称为“布敏”的特殊的壮族族群,因其服饰皆为清一色的黑色衣裤裙,被称为“黑衣壮”。人口总数为5万多人,占那坡县人口总数的27%,主要分布在那坡县东北部与西北部。
黑衣壮原生态文化
一、蓝靛的故事与黑衣壮服饰
黑衣壮最显著的特征是着黑色服饰。千百年来,布敏男女老幼,以黑为美,统一着黑色服饰,代代相承。在中华民族的这个大家庭里,其服饰别具一格,风味独存,魅力无穷,黑衣壮由此得名。
黑衣壮何以对黑衣情有独钟呢?相传很古老的时候,布敏人居住的村子山林茂密,土地肥沃,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有一年,忽然遭到异族的侵犯。布敏人奋起抵抗。在相持的战斗期间,遇上疾病流行,布敏人都染上疾病,战斗力下降。在此危急关头,一天夜里,布敏首领梦见一白发老人指着一棵叶青茎绿的野草,说“它叫蓝靛,会帮助你们治好病。”首领醒来,立即令人采来梦里见到的蓝靛草,煮汤让众人喝,众人果然病愈,立刻恢复了战斗力,击败了敌人的入侵。由此,布敏人将蓝靛视为圣草。每家每户房前屋后均种有蓝靛。
蓝靛不仅是一种上好的药材,而且是自然天成的服饰染料,由蓝靛染制出来的衣物,深蓝如墨,油亮发黑,为布敏人所喜爱。
黑衣壮在穿戴上讲究实用,款式大方,朴素美观,别有韵味。
男人穿的是前盖大襟上衣,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这种装束便于在山间生产和生活。传统的男装,头上还缠着黑布头巾,腰间系一条红布或红绸,以驱鬼赶邪,兼有威武神勇的气概。
妇女的服饰更具特点,无论老少,都喜欢穿右盖大襟和葫芦状矮脚圆领的紧身短式上衣,下身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腰系黑布做成的大围裙,头带黑布大头巾。其围裙既宽且长,而且可以作为劳动工具,遇赶圩或走亲访友和劳动时,可将围裙底翻卷上来做成小包袱,用于包装和盛装物品。
妇女头巾都是一块自己纺织染成的长条黑布,戴时先围绕在头上,然后翻折摆布成火棱形的图样罩在整个头上,再把头巾的两端分别垂挂到双肩上,看上去朴素美观。同时还可以当作帽子遮荫用。她们的衣边、衣角、袖口、裙边和头巾的四边都用红布或黄布剪成小条后镶捆上去,有的则用红、黄、蓝色丝线绣成波浪形线条,使黑中衬出红、黄、蓝色的线条来,清雅明亮,色彩协调。再加上头发插着龙头形的银簪,颈项上带有银链或项圈,手带银圈、玉镯,耳挂珍珠耳环等,使人一看,黑中闪艳,朴素之中亦有玲珑之美,表现了她们独特的审美观。黑色给予黑衣壮人的不仅是色彩的美感,还有对和平与生命的热望。
二、歌舞与酒文化
如果说,黑衣壮的服饰给世人以独特的视觉感受的话,那么,黑衣壮的山歌更会给世人以美妙的听觉享受。
黑衣壮没有文字,却有着丰富的民歌。黑衣壮最擅长的首先是唱山歌生活、生产、劳动、休闲、喜庆、爱恨情仇,人间百态百事,无一不可入歌;男女老幼,无一不能歌者。毫无夸张地说,黑衣壮人先会唱歌后学讲话。黑衣壮男女老少都善以歌代言,以歌传情。
黑衣壮民歌或高亢嘹亮、悠长深远,或抒情委婉、低沉古朴,如天籁之音,体现出黑衣壮民歌中特有的山野风格与浓郁的壮族风情。黑衣壮民歌最具代表性的唱腔称为“过山腔”,又因其民歌衬词而称为“尼的呀”。唱的方式可由一人独唱,更多的则是男女对唱。有在平地面对面歌唱,也有隔山相望的远距离对唱。男声有时用本嗓唱,也有用假嗓唱的,俗称阴阳嗓。女声则多用假嗓。歌手歌唱时的嗓音在旷野的大石山区里回荡,自然天成,悠远深长。有趣的是,男女歌手隔山对唱“过山腔”,常常只听见歌声不见其人,却是你唱我和,情意绵绵。“过山腔”歌词,多用七字句的腰脚韵,衬词较多。
“诗敏”是布敏土语壮歌,这是黑衣壮最具代表性的多声部民歌,“诗敏”以两男两女的对唱形式最为常见。与“过山腔”的旋律不同,“诗敏”为五声商调式,曲调舒缓,气息较悠长,速度较慢,是一种类似叙事性的歌唱。歌词常为上下句体七言四句歌,同样运用了大量衬词来对民歌的结构进行扩充。由于情绪或环境等不同因素的制约,歌曲的调高有时会不一样,这种转调关系也不完全固定,有时也有三度、二度的转调,随意性比较大。黑衣壮山歌主要有:赞美歌、爱慕歌、爱情歌、定情歌;还有三朝歌、背带歌、上梁歌、祝寿歌、祭祀歌等。
在黑衣壮这个神秘的族群里,歌与酒是分不开的。有客人进家(指婚礼、贺新居等喜事日)要敬迎宾酒,唱迎宾歌:
天天想你你不来,记在心中梦在怀。今天我俩相逢了,一杯美酒唱开怀。
歌圩场上,情人相见,互相敬酒,唱美酒歌:
一杯美酒满满樽,哥妹二人盘年庚。哥是隔年三十夜,妹是正月十五生。
二杯美酒进门来,哥抹金杯妹抹台。金杯摆在银台上,
二人吃酒放宽怀。
情人分别,要互敬分别酒,唱分别歌:
送哥送到五里街,眼泪流来衣袖揩。敬哥一杯分离酒,声声问哥哪天来?
送哥送到大树脚,风吹树叶张张落。拾张树叶抹眼泪,
饮杯美酒各走各。
父母长辈做寿,要敬祝寿酒、唱祝寿歌。祝寿歌主要以老人体健能劳动、健康长寿为内容:
正月逢春好唱花,八十公公捡棉花。一天捡得三五吊,
头不晕来眼不花。
其他场合,如闹新房要请新房酒,唱新房歌:
你家新房一枝花,铁木枋片加八瓜。后门雕起人字路,
前门雕起牡丹花。
这些赞美歌,主要赞美新房的美观牢固等。
此外,生小孩,要请三朝酒,唱三朝歌。至于婚礼就更丰富:有拦路酒,进门酒,敬祖酒,祝新郎新娘早生贵子酒等等,皆酒伴以歌。在黑衣壮地区,酒是歌的根。
如今,黑衣壮的山歌已经唱响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唱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
除了山歌,黑衣壮的舞蹈也别具一格,山野气息犹为浓厚,刚中带柔,妙曼绝伦。如:
献红舞:黑衣壮虽然以黑为美,但与许多民族一样也把红色当作吉祥的色彩。作为舞蹈表演引子的是民间待客的最高礼节“献红”。舞蹈中的童男玉女轻舞红带,把吉祥的红带挂在客人的肩上。与其说这是舞蹈,还不如说是一种迎宾的方式。
黑枪舞:相传,在战乱频繁的古代,黑衣壮寨子常受外敌侵扰。黑衣壮人奋起抗争,由于寡不敌众,屡屡受挫。懊恼之际,族群首领昏沉入睡,梦中一位本族长者指点迷津,说用蓝靛草可以制成染料,以此染制衣服和刀枪,便能战胜敌人。首领于是照办,遂于夜幕掩护下克敌制胜。在胜利的狂欢之夜,人们围着篝火舞动黑枪。这就是黑枪舞的起源。
捶布舞:黑衣壮以黑为美,用蓝靛把布料染成黑色。妇女们还要不懈地在黑色中制造更美的效果,于是把黑布过浆,并置黑布于石板上,用木槌捶打,直至布料显出紫红色的光泽。舞姿动感十足。
棕叶舞:黑衣壮是一个极富凝聚力的族群,具有植物崇拜,他们喜欢手持棕榈叶翩翩起舞。黑衣壮人以棕榈树为毅力和团结的象征,所以,也把这种棕叶舞称为“团结舞”。
团圆舞:黑衣壮重情,重义,重友谊。他们热情好客,喜欢用歌舞来待客。表演到高潮处,他们便会邀请客人一同跳起欢乐的舞蹈。这种舞蹈手拉手,围着圆圈,踩着鼓点,场面宏大,也谓之欢乐舞。
此外,还有情人舞、扫邪舞、祝寿舞、(婚礼)贺对舞等。
黑衣壮的舞蹈并没有太多的斧凿痕迹,但是朴实中显露出真挚和执着的元素,仿佛所有生活的律动都是舞的基因。
三、神秘而多彩的文化现象
黑衣壮的文化独特而多彩,除了上述的服饰、歌舞、酒文化之外,其建筑、婚恋、礼仪、丧葬、民间崇拜和信仰等文化也是丰富多彩,各领风骚,独具魅力。
——干栏式建筑 黑衣壮的干栏建筑起源于“巢居”。“巢居”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古老的建筑。黑衣壮传统干栏建筑平面呈长方形,流行四榀(三开间)七柱式,采用穿斗造法,在立柱中、上部分别凿以卯眼,穿入枋木,各立柱之间设短枋承托矮柱,柱顶承托“人”字形梁木,形成双斜坡悬山顶,上盖小瓦。一般依坡而建,坐东向西,有序地排列成行,其间每户人家的干栏又独立成幢,排与排之间有宽约3米的石径巷道。其干栏有上、下两层,底层后六进间,四周用小木条编排为骨,内外两面用草拌泥糊为挡墙,内用木条沿立柱围成栅栏,用来圈养牛和猪(因村落四周皆为耕地,无空地放牧,所以牲畜常年圈养在栅栏里),也有的家庭用底层的一间来酿酒。楼层为居住层,大门设在中间,后一进间和左、右前一进间用木板沿立柱隔成居室。中间板壁上设有供奉祖先的神龛和神台,台下设有神案,供陈放祭品。左边中部设有火塘,是一家人炊煮、用餐和烤火之处。在楼层两侧厢房之上,多用木板搭成简易的阁楼,用来存放玉米和其他杂物。
—独特的婚恋 一是以歌择偶。黑衣壮青年男女的婚姻缔结,最重要的一环是配偶的选择。和其他地方的壮族一样,黑衣壮男女青年婚配对象的选择,其方式也是以歌择配,其场合主要是一年一度的歌圩。在歌圩上,互不认识的黑衣壮男女青年,通过对歌而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彼此爱恋,进而结为百年之好。所以,“以歌为媒”、“以歌择配”一直是黑衣壮的一种传统习俗,会不会唱歌,歌唱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婚姻大事的成败。二是不落夫家。尽管婚前如此热恋多情,但婚后,黑衣壮仍保留着“不落夫家”的习俗。新婚的翌日,天刚蒙蒙亮新娘便回娘家。新娘回娘家后,每月由男方家里的妹妹来接嫂子回家住两三天,又返回娘家。如果没有男方家人来接,女方即使很想念丈夫也不好意思去丈夫家,怕别人笑话“饿老公”。如此来往,女方怀孕了,其母就立即请人用木刻制一块刀匣(背柴刀用的木匣子),让女儿背上刀匣去丈夫家。女儿来到夫家,悄悄地解下刀匣,放在刀架上。夫家父母便知道媳妇已经有喜了。媳妇生下腹中之子,才能定居夫家。三是族内婚制。黑衣壮从古至今一直实行严格的族内婚制,禁止与黑衣壮以外的其他族群和其他民族通婚。但黑衣壮的族内婚制是绝对禁止近亲结婚的,直系血亲和七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通婚。四是入赘婚。招赘入婿是许多民族都有的婚俗。但黑衣壮的入赘婚有自己的特色。黑衣壮男子入赘之后,仍然保持自己的姓氏。而其孩子则头一个跟母姓,次一个跟父姓,依次类推。如果只有一个孩子,那么只能跟母姓了。赘婿在其他壮族族群有改从妻姓的现象,而黑衣壮没有。男方要在女方神堂上立上自己姓氏。男方和女方在家庭中拥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从来不受歧视。入赘后若妻子过早去世,女方家可另为其续弦。
——奇特的礼仪 庆生:即庆贺幼儿出生。黑衣壮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家里要为新生婴儿举行一个相当隆重的仪式——“贺三朝”。届时,产妇的娘家要邀请家庭中的三姑六婆组成一支相当庞大的队伍,带上活鸡、活鸭和糯米饭、黄姜、猪肉等礼物,兴高采烈地来到女婿家,为新生婴儿贺三朝。贺三朝仪式相当复杂。每个仪式都有唱山歌内容,主要是对新生婴儿的赞美和祝福,对祖先的感激和祈祷。婴儿满月后,产妇要在小姑的陪同下,带上礼物到娘家以及叔伯家和外婆家“卖懒”(其意为向娘家报告小孩满月了)。经过“卖懒”,产妇便可以解除与之相关的各种禁忌,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下地劳动、赶圩和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当天或第二天,娘家又组织一支主要由家庭中女性成员组成的、其中包括几位特别会唱歌的歌手的队伍,带上早已经为外孙做好了的新衣、花帽、包被、背带以及糯米饭、鸡鸭等礼物,送女儿回女婿家,到女婿家“做外婆”。这一天,女婿家也准备好丰盛的酒肉饭菜,并邀请包括几位歌手在内的众多亲戚,迎接和招待前来“做外婆”的岳母、舅妈、小姨小舅们。
取名:黑衣壮新生儿由其外婆取名。新生儿的取名是严格按照“邓、赵、马、关、康、帆、皇、帝、将、佛、元、项”等12字来取的。邓、赵、马、关等12个字是名而不是姓,是平常所说的乳名。这12个字,如果不读书就喊到老,如果读书或办身份证,就改用书名。另外,妇女结婚生孩子之后,再也不能喊其乳名了。在黑衣壮地区,不仅孩子取名要使用这12个名,而且起房子、吉庆时也要使用。黑衣壮用这12个字给孩子取名,主要是传统的沿袭和图个吉利,这12个字可能是历史上12位有名人物的名字,它们是神的化身。
贺寿:黑衣壮老人年届六十一、七十三、八十四、九十五,儿孙们要为老人祝寿,并分别称这四大寿辰为“福”、“寿”、“康”、“宁”。给老人做“大寿时,场面相当隆重,仪式相当繁缛,而每一个场面,每一个仪式,也都有与之相对应的颂歌,即人们所说的“祝寿歌”。“祝寿歌”内容和唱词也比较固定,沿袭传承。
称呼:黑衣壮人的称呼习惯也很独特。不仅把父亲称作爹,父亲的兄弟也都称作“爹”,而且把凡是有了孩子的成年男子都称作“爹”。黑衣壮不仅把亲生母亲称作“姆”即妈,并把母亲的所有姐妹(包括从表姐妹,再从表姐妹)都称作“姆”,而且把凡是有了孩子的成年女子都称作“姆”。据他们讲,这是替孩子喊的。其实,这是黑衣壮重亲情的典型表现形式,表明黑衣壮对人的尊重。
待客:黑衣壮古朴的待客方式更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客人进村时,不论男女老少,都会主动打招呼问好,而不管语言是否相通,不管是否相识,他们总会邀请客人到家里作客,以最好的饭菜招待客人,腾出最好的地方安顿客人;客人洗漱时则给客人打洗脸水、洗脚水;吃饭时则给客人夹菜、敬酒、盛饭,任何人都不能随便从客人面前走过;分别时则亲自把客人送出村头,并送给客人有意义的礼物。
——二次葬 黑衣壮一般都施行二次葬,亲人去世第一次葬基本上是停尸葬,即在住屋附近的菜园里找一块相适的地方安放棺材,在棺材四周围以石块,并在上面盖上瓦片,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埋藏于地下的小屋,仅仅露出屋顶部分,十分显眼。约过了3~5年以后,再行二次葬。二次葬也叫捡骨葬,将尸骨抹干净拾进一个陶罐内再转移到离村子较远的地方重葬。
黑衣壮的礼仪文化,内涵很丰富,很有研究价值。
——民间崇拜和信仰 黑衣壮人自然崇拜和信仰最常见的是关于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林树木、江河湖海、动物植物等的崇拜和信仰。
土地神:对土地神的崇拜是黑衣壮人乃至壮族地区宗教信仰中的一大特色。土地庙一般都是选在树木密集的村头或其它竹林之外。
桃叶崇拜:每年清明,本地农民一般都用桃叶来压邪,防止毒蛇的进攻。每个人的口袋里都装有一桃枝。这与“桃符”能压邪有些相似。据说桃叶防蛇还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年清明节,一位黑衣壮老人到山上去采药,突然他碰到一条蛇向他爬来,准备袭击他。急忙之中,老人从身边的桃树摘下树枝来抵挡,蛇见到了青绿的桃叶,便逃之夭夭。老人回到家后,便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村里人,人们一传十,十传百,于是就有了清明节戴桃叶的习俗。
茅草崇拜:当地生长有一种细长,叶呈箭形的茅草,过去一般可以割来盖房屋。据说恶鬼最怕这种茅草了。巫婆、师公驱鬼,经常用这种茅草束缚象征着鬼的东西,如石头、木头、或人的模型,鬼就会“嗷”叫求饶,或者人们通常用这种茅草绑在病人的手、脚上,以此法驱鬼。
火神崇拜:黑衣壮认为,鬼是怕火的,当地过年,从年三十晚至正月十五,早晚都要用一根硬木做“木火种”,这个“木火种”可以烤到正月三十晚。带孩子回娘家或出远门,或带孩子外出治病,准备进家门上楼梯时,要生一堆火,从火上跨过,以免恶神来跟,来骚扰。平时烧香或点火,不能用嘴直接将火苗吹着,不能在火塘边吐痰,不能从火炉上面跨过,否则就被认为惹怒火神,招来灾难。
水神:每年的大年初一凌晨,即鸡叫第一遍时,本地的青年女子都争先恐后地到井边(现在是到水池)去挑“新水”,认为哪家挑水最早,那么那家就是最有福气。同时,如果村里有人去世,在报丧前,还要由师公带领孝子女举着灵牌到井边去向水神“汇报”,并“请水”,即为“死者”取回“圣水”洗身,然后才向祖宗报丧,禀告祖宗死者已经顺利地去到了阴间。
此外,还有动物神崇拜,树木崇拜、巨石崇拜等等。
黑衣壮的民间崇拜和信仰充满了神秘性与原始性,是黑衣壮极其复杂的精神文化现象。
——文化交流 黑衣壮独具魅力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专家和旅游者的极大兴趣,近年来,到黑衣壮村屯进行各种考察、交流和旅游活动方兴未艾,游人络绎不绝。不同肤色的人们在黑衣壮的故乡流连忘返。
关于黑衣壮原生态文化的保护、承传与开发的思考
一、建立黑衣壮民族生态博物馆,划定黑衣壮民族生态保护区。
二、通过组织资源、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整合,引入市场机制,提升发展层次。
三、优化环境,为黑衣壮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创造有利条件。
黑衣壮文化是一种极具保护和开发价值的文化,可以说,黑衣壮文化既是广西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的宝贵财富;黑衣壮文化既属于中国,也应该属于世界。我们的愿望是,力争把黑衣壮优秀传统文化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人类文明成果的承传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期盼着有那么一天,黑衣壮美妙的歌声和靓丽的服饰如同巴西的桑巴和足球一样,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享誉全球。
最后,让我以那坡的山歌调子清唱一首我自己作的小诗结束我的演讲:
黑衣黑裤黑头巾,从古流传到如今。
呢的风采展四方,盛世欢歌唱北京。
【PDF版本】黑衣壮,一个神秘执着而浪漫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