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壮族作家罗小莹散文作品集《生命如河流过森林》
(刘桂瑶 蔡秀文)
她的书成为第一部在巴西出版的中国内地图书
谁也没有想到,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深圳女作家的一本书,会在中国国务院新闻中心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CAC)向巴西出版界推荐的1500本中国图书中被选中,成为即将在巴西出版的中国内地第一本书。这1500本被推荐的中国图书中包括不少像王蒙这样的全国著名作家的作品。这位幸运的深圳女作家名叫罗小莹,壮族,将作为中国内地在巴西出版的第一本书是她的散文集《生命如河流过森林》。
那是2004年8月的一天,身为深圳《鹏程》杂志社编辑的罗小莹,被一个突如其来的越洋电话惊呆了:电话的那一端竟然是她仅仅在地图上和足球赛中知道却并不了解多少的巴西,这个来自巴西的电话通知她,巴西有两家出版社看中并决定出版她的民俗散文集《生命如河流过森林》,希望罗小莹尽快把该书的电子文稿传送过去。
几乎被这个“天上掉下的大馅饼”砸懵了的罗小莹,从来电中断断续续地理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2004年6月,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CAC)与巴西BOA CENTER LIMITED(以下简称BOA)、巴西国立图书馆(EDA)、四月出版集团(April)、权威出版社(MGT)等联合推出了中巴图书版权交流计划,旨在加强两国图书版权的直接贸易。在中国国务院新闻中心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推荐的1500本图书中,罗小莹创作的散文集《生命如河流过森林》以巴西首部“中国风格(美文)“被四月出版集团和权威出版社同时列入2006年出版计划。此前,尽管曾有保罗·科埃略等巴西著名作家作品的中文简体字版本在中国内地出版,内地眼下仍尚未与巴西图书版权代理机构取得直接联系。巴西也从未从中国内地引进过任何图书。《生命如河流过森林》是第一部在巴西出版的中国内地图书。这意味着深圳作家罗小莹,将成为第一位在巴西出版作品的中国作家。
处事低调、不事张扬的罗小莹尽管欣喜异常,可她没向任何人透露这一特大喜讯,一是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区区无名的她怎么会成为第一个在巴西出书的中国内地作家呢?二是事情只是刚刚开头,在真正成为事实之前,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使计划成为乌有,尚未成功的事不要张扬为好。就这样,罗小莹只是悄悄地给巴西传送了《生命如河流过森林》一书的电子文稿。
壮家才女罗小莹
罗小莹生长于广西百色一个壮族家庭。1977年,作为十年动乱后第一届恢复高考制度的考生,罗小莹考上了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在校园里,她就有散文和小说发表,获得了多方好评。她的老师曾断言,罗小莹才华横溢,终有一天会功成名就。
1994年,在广西百色已小有文名的罗小莹随被作为高级医学人才引进深圳的丈夫来到这个经济特区城市。几年南国异乡生活,曾使她茫然、失落,但经过一段思索后,她勇敢地在一片钢筋水泥的“森林”中,生活着、适应着、感悟着,最终她融入了这座城市,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2003年,她将多年来写作的东西精选了一部分,交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散文集《生命如河流过森林》。其中的42篇散文中,除最后几篇描写深圳生活之外,大部分是描写她以往林场生活的岁月。在她的笔下,有花开花落,春风秋雨、山道弯弯,潮起潮落,她在花开花落中体验生存、庄严、优伤、生活和爱。她对那片生养她的土地,及那群固守着淳厚、向善、向美和乐观天性的族人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情怀,她不遗余力地讴歌着森林,赞美着族人,在她精神的故园里,始终流淌着的,是森林里那条田园般宁静而美丽的河流,是族人中那些天河般的神秘而诗性的灵魂之泉…..
她生命的丰饶就蕴藏在那烙下了她最初也最重要的人生印记中的壮乡了。
而巴西出版商正是看中了她笔下那浓郁的诗情画意和那神秘的风土民俗,当即拍板将该书列入出版计划的,与此同时,在巴西向中国推荐的1200本图书中,巴西前议长多尼古(Tonico)的《巴西四十年》,被中国列入出版计划。这是中巴图书交流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两国图书版权贸易的直接联击。
作为巴西出版中国图书第一人的罗小莹,是深圳的骄傲,也是壮族的骄傲。
巴西的召唤:把你和你的书拍成电视专题片吧
拥有850万平方公里土地、1.6亿人口的巴西,是一个移民大国,也是一个人文经济大国和资源旅游大国。巴西人对中国的了解不多,虽然近年来巴西刮起了一股炽热的中国风,但绝大多数巴西人并不清楚这个亚洲最大的国家及她5000年的文明和历史。当巴西的众多媒体报道了中国内地壮族作家罗小莹的书将首度在巴西出版后,很多不明白壮族是怎么回事的巴西人非常好奇,都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想要了解中国,了解壮族。
在得知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达1800万时,巴西出版商激动了,他们决定,配合《生命如河流过森林》在巴西的出版,同时为了让巴西人对中国和壮族有所了解,由巴西国家电视台、BOA和巴西资源杂志社,到中国广西摄制一部30分钟的电视专题片我的族人》。电视片就以罗小莹回家乡探访为主线,以一种没有特定演员的现代手法,向巴西人全面地介绍壮族的民俗、民风以及奇异的自然生态。
远在深圳的罗小莹知道了巴西方面的深情厚意后,心中的激动是难以言表的。2006年大年初一,就在千家万户团聚一起共享节日的欢乐时,罗小莹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丈夫和儿子,只身一人奔赴广西,与从巴西来的摄制组会合,在壮乡那坡,电视专题片《我的族人》低调地开机了。当天,摄制组便拍下了黑衣社能歌善舞的身影和奇异的自然风貌。
令罗小莹意想不到的是,当摄制组把那天拍摄的片花传给巴西国家电视台时,看片人被那奇特而浓郁的壮族风情深深吸引了,那些朴实的记录,带给了看片人持久的感动。于是,几天之后,巴西方面决定,原定30分钟的电视专题片要拉长为6集,每集40分钟。他们希望在专题片的写实世界里,尽可能多介绍一些令巴西人感到新鲜而奇妙的东西。
这个消息,令罗小莹又喜又忧,喜的是自己的民族通过这部电视专题片一定会走进巴西人的心里,优的是自己的创作思路还不够开阔。
秀外慧中的罗小莹看起来温文尔雅、柔弱慢热,似乎应该是那种躲在书斋里写寂寞文章的人。但骨子里有着极坚韧的性情,她认准了的事,便会义无反顾地去追求。虽然,30分钟的电视专题短片要改成六集240分钟的长片,工作量和所付出的努力都不可同日而语,但她觉得,自己的书能被巴西出版商看中,而且,人家愿意出钱出力给她的民族拍这么长的专题片,这对自己和自己的民族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幸运。把自己的民族文化传递到异国他乡,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再苦再难都要完成。
广西的震撼:一本书,带出了一个民族
经过近三个月的拍摄,罗小莹和摄制组已总共拍到了98个小时的素材,其中许多场面,连本地人都没有拍到过,比如表现壮族最原始习俗的巫和道等。
巴西方面一直在密切关注这次中巴文化交流活动,《圣保罗页报》、《南美侨报》、《巴西侨网>等媒体一直在跟踪报道罗小莹及其书和电视专题片的进展情况。在中国,《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30多家媒体,也都做了关于中巴图书交流和版权贸易计划的相关报道。
又一个让罗小莹意想不到的好消息飞来了,就在这部电视专题片开拍数天之后,巴西方面被广西美丽的山水景色和奇异的壮乡风情所震撼,同时也被罗小莹质朴、扎实的采访风格所吸引,决定邀请作为巴西出版中国图书第一人的罗小莹赴巴西采风,撰写一部反映巴西当地民俗的美文游记《巴西艳情》,该书以中国人的眼光和作者柔婉的文风介绍巴西从北到南的民俗,同时,以罗小莹访问巴西为主线,也在巴西拍摄6集同名电视专题片《巴西艳情》,此片作为《我的族人》姊妹篇,同样是“即兴”式创作,向中国介绍绚丽多姿的巴西民俗和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该片初步定于2007年开拍,计划半年内完成。
这两本书——《生命如河流过森林》、《巴西艳情》及两部电视专题片——《我的族人》和被巴西人称作*来自遥远东方的爱”的电视片《巴西艳情》让巴西激动了。电视专题片我的族人》拟定今年10月在巴西国家电视台播出,为配合这部专题片的播出,由巴西资源杂志社发起,拟联合巴西的旅游部、名人作家协会、圣保罗工商协会、萨尔瓦多国立博物馆和中国的相关机构一起,在圣保罗和萨尔瓦多这两个巴西重要的城市举办”中国壮族民俗文化展”,向巴西人民介绍壮族传统的民俗文化和推动中国与巴西两地文化、旅游、贸易的交流。
在《我的族人》基本完成前期拍摄之际,2006年4月17日,在广西南宁,摄制组召开了《我的族人》中国(南宁)座谈会”,这个座谈会引起了国内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作协、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壮族民俗研究会、广西民族学院等都派了代表出席会议,会上发言时,有的代表激动不已,形容罗小莹的书是“一本书带出了一个民族,换句话说,就是没有这部书在巴西的出版,巴西人就不知道中国有个壮族,也不可能有这部电视6月,罗小莹赴巴西,完成我的族人》的后期制作。与此同时,巴西出版商将为她的《生命如河流过森林》举行首发式,期间,巴西国家电视台隆重播出《我的族人》……
【PDF版本】带着我的族人去巴西